首页

扶桑女王 踩踏

时间:2025-05-23 09:35:35 作者:原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党委书记赵广民接受审查调查 浏览量:10492

  9月4日至9月6日,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,这几天,生活在北京的喀麦隆小伙门杜也忙碌了起来。9月4日接受《面对面》记者采访时,他刚刚完成对喀麦隆代表团的接待工作。

  作为非洲青年代表,门杜此次的任务是协助喀麦隆代表团提供相关的服务。从2015年来到中国读书至今,门杜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九年的时间。从当初对中国一无所知甚至有一些误读和误解,今天的门杜已经是一个中国通。他是中非青年联合会联合创始人、非洲青年驻华代表团团长,并荣登“2023年联合国100名全球最具影响力非洲后裔名人榜”。

  而原本,门杜的道路不是这样的。早在2005年,年仅12岁的门杜就被父母送到了德国读书。

  记者:你对你自己的未来和你家里对你的规划都是什么?

  门杜:从我父母的角度,他们只是希望我周游世界,我多多去学习,因为他们是那种非常国际化的人。但是,我自己是想造福百姓,因为我非常实际,不是所有人在喀麦隆甚至在非洲有那么个机会。所以你有机会上学,你有机会出国,你得非常认真、得努力学习然后去造福百姓,去回报社会,甚至帮助我的国家。

  喀麦隆位于非洲中西部,西南濒临几内亚湾,经济中农业所占比重较大,工业和基础设施比较薄弱。2013年,门杜结束德国留学生涯,回到喀麦隆。当时,中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刚刚提出不久。

  在喀麦隆,门杜感受到的中国元素,除了多,另外一个就是快。

  门杜:它修得非常快,而且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够感受到的,我们看得着的、摸得着的,包括现在最新的中国在给喀麦隆建一个我们新的议会大厅,很快就要落实,很快就要修好了。所以我就觉得越来越好奇,我想过来中国了解它的根。

  门杜随即报名一所当地的孔子学院,从学中文开始,了解这个素未谋面却又“到处可见”的国家。入学六个月后,门杜以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,获得了五级证书。

 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,门杜如愿以偿踏上了中国的土地,这是门杜第一次来到中国,也是他第一次踏上亚洲的土地。

  2015年9月,经过多次考试后,门杜正式入读北京大学,开始了他在中国的留学生活。

  在北大,门杜一待就是七年,先攻语言,再读硕士、博士。完成学业的同时,门杜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,结识中国朋友,见证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。2017年10月,门杜选择了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,作为其探索中国实施脱贫攻坚规划的第一站。

  记者:我很想知道你为什么第一站选择的是花茂村,它为什么吸引你去?

  门杜:因为当年我在了解甘肃和贵州的时候,我看有一个易地扶贫搬迁,而且刚好那年是做易地扶贫搬迁。所以,我想去看看,我想去了解,因为发展和脱贫攻坚是我的主线。

  记者:为什么是你的主线?

  门杜:因为我是希望非洲发展,发展相关的问题,是我们最大的难题。

  记者:所以你想在中国看看中国是怎么做到的。

  门杜:对,看看中国是怎么做的。

  花茂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,由于部分村民原来居住的山区不仅偏僻,而且存在地质灾害的风险,所以当地的政府对这部分村民实施了易地搬迁。之后,通过发展乡村旅游,到了2019年,花茂村实现了整体脱贫。2021年,花茂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.1万元,比2012年增加2倍以上,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。

  除了花茂村,门杜还去过山西兴县的沙壕村。2021年7月,包括门杜在内的非洲13国青年在山西兴县沙壕村,深入田间,与村民互动交流,通过体验当“第一书记”等,学习脱贫攻坚等基层治理经验。

  八年时间里,门杜走访了中国20个省、74市,以及48个基层乡村,寻找中国繁荣发展、乡村振兴的密码。

  记者:因为刚才你一直在讲想看到中国是怎么脱贫,中国的脱贫经验是什么?有没有可能你把你在中国看到的怎么脱贫,带回去看看对自己国家,或者说对非洲更多国家有没有帮助?

  门杜:当然有帮助,但是谈不了是说要复制粘贴,但是有非常非常大的参考意义。因为从中国的视角的话,它有好几个做法,第一,它的对口帮扶,这非常有价值。

  记者:你在中国学了这么多,见了这么多,有朝一日你回到自己的国家,想为喀麦隆做什么?

  门杜:我想我主要的职责目前是帮喀麦隆脱贫,摆脱贫困,就像中国那样。我去了那么多的基层乡村,他们现在过上好日子了,包括现在讲美丽乡村,乡村振兴,所以我也是希望喀麦隆也能够达到这种程度。

  在中国的九年,看到中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发展和变化,越深入了解,越让门杜觉得,到达理想的距离并不那么遥远。

  每到一个地方,门杜也会走进当地的学校,和学生们进行深入交流,了解真实的中国,讲述真实的非洲。

  门杜:我去了一共70所基层学校,在聊天的过程当中,当我把真实的非洲跟他们讲,原来非洲也有这个,我说对啊,是有的,他们也会非常乐意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我。

  记者:真实的信息对彼此双方有多重要?

  门杜: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真实的信息可以影响到双方对彼此的理解,这个很重要。因为合作伙伴是个朋友、是个兄弟,你但凡对他有偏见的话,那肯定是合作不来,你可能会往贬义去想,可能你会忽略到他所做出来的贡献。

  感受到中非青年之间日益紧密的沟通需要,早在2018年,门杜就作为联合创始人,建立了中非青年联合会。

  门杜:我在中国,我在基层所看到的,就是我想让他们也感受到真实的中国。

  记者:用眼睛去看。

  门杜:没错,自己去体会、去发现真实的情况。借助青年对话,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这么一个方式,再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,再包括鼓励比如说中非双方媒体有更加紧密的合作。包括非洲那边的一些媒体人来中国培训,包括中国这边去非洲去交流,因为我还是认为中非双方相关的叙事,必须由双方来写,就包括现在很多的一些关键词,都不是非洲出的,比如说“债务陷阱”。如果你看在非洲许多国家的债务指数,中国只占一点点,那何来“债务陷阱”一说?所以,像这些个叙事是我们中非双方必须得亲自去写,而不是说第三方给我们界定一些词。

  博士毕业后,门杜并没有马上回国。2023年9月,他加入中非民间商会,担任中非民间商会的国际交流部副主任。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,门杜看到了不一样的变化,这些变化验证了他多年的思考,其中也有他的一份贡献。

  门杜:我们非洲一直以来还是靠西方媒体去了解世界,但是现在已经有转变了,不一样了,你能够看到当今的中非合作论坛,应该是奇迹,因为现在就是全非洲都来了,所以我们越来越看重中国,那为什么呢?

  就算是有现在西方媒体在抹黑,但是我们能够看出结果,我们能够看出、摸得着,从宏观就是一些大项目,亚吉铁路、蒙内铁路、坦赞铁路,甚至在喀麦隆,我们的克里比深水港,已经有非常具体的,我们老百姓能感受到的、能够收获,所以这样的做事风格,再多的媒体肯定也抵不掉。还有我刚刚列出来这些大项目的话,这也是解决了非洲面临的第二大问题,就是今年的就业问题。

  所以,我们看到了中国言出必行,言必信、行必果的做事风格,所以再多的西方媒体也可能挡不住。但是得加强对话,去续写中非合作的新篇章。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,我们非洲也有类似的说法,独行快、众行远,所以我是希望中国和喀麦隆,中国和非洲能够走得更远。 【编辑:王超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“疆电外送”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工

检察机关去年办理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2.4万件,同比上升16.8%。协同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,发出检察建议7442件,推动治理驾驶资格监管漏洞、违法限高限速等问题。与国家邮政局等持续推进平安寄递见成效,起诉寄递毒品、枪支弹药爆炸物犯罪3139人,同比下降36.3%。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专项治理医疗美容行业非法行医、制假售假、虚假宣传等问题。依法惩治故意伤医扰医犯罪,起诉226人,同比下降51.6%。协同整治医保领域欺诈骗保,依法守护老百姓的“救命钱”。

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野外观测站观测试验设施建成

“太仓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,环境更加优美。空闲时间,我经常和家人在海运堤、罗腾堡风情街散步。”阿斯曼表示,“我对中国文化和民族音乐充满兴趣。我还学会了吹竹笛,经常参加江南丝竹演奏,在外国人才艺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。因为中文熟练,我还被多次邀请主持太仓德国啤酒节。”

时习之丨今年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 总书记心系“中国饭碗”

丁薛祥强调,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新时代新征程,我们将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,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。中国愿同各方一道,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携手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,共建清洁美丽世界,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,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。一是以开放交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,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,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。二是以多元包容凝聚应对全球环境挑战强大合力,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,切实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、技术、能力建设支持。三是以科技创新不断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,充分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,为各行各业绿色发展赋能,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。四是以真诚合作共同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,加强多双边合作平台建设,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、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。

(台青话融合)台青邱庆龄“追风”直播带货:在大陆可以尽情挥洒才能

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(原舟山普陀山机场)于1997年8月8日正式通航,周航班起降目前突破400架次;航线网络基本覆盖中国沿海、沿江重点城市及部分热门地区,并在加密华中、东北航线的基础上,向中西部省份拓展。

闪耀中国的年轻力量!破局需要勇气,夺冠背后的辛勤与默契

据悉,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11月颁布实施以来,历经1次修订和5次修正,此番再次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